教育热点网 > 自考 > 自考“书院”的价值在哪里

自考“书院”的价值在哪里

发布时间:2015/12/17来源:教育热点网对此文章感兴趣的有:

47岁的浙江龙游人吴志坚,曾获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学位。2008年,他让儿子从杭州启正中学退学,然后自办书院,收儿子和另外两个孩子为首批学生。书院教学内容偏文科,目前有几十位学生。这些学子不参加高考,他们参加大学自考。目前,他19岁的儿子已通过浙江大学中文专业本科自考,即将考研。另外一名17岁的孩子,也通过了浙江大学中文专业的自考,已着手报考北大的研究生。

虽然不少人认为这是一种“另类”探索,但从其教育模式来看,并没有多少“另类”,只能算是目前教育体制之下的一种学习路径。因为,完成义务教育的学生可以不选择进全日制高中学习,而采取自学的方式,参加全国自考,获得自考文凭,再以自考文凭报考研究生。

当然,这并不是说这样的探索就没有价值。在笔者看来,其价值正在于主动选择被社会认为是“另类”的方式,把社会并不太接受的学习与成才模式搞得“风生水起”。因为从总体上看,社会对自考学习模式和自考文凭,认可度还与全日制教学有所差距,往往是学生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才会作出的选择。吴志坚和他的孩子却主动选择这条路,并赢得了一点成绩,无疑会让更多人关注这种学习模式。从教育的多元化和个性化角度来看,只有我国学生的选择越多,才越有利于学生的个性成长。

但值得注意的是,对于这间“书院”,也有人将兴趣点更多的放在了学生通过自考获得本科文凭,比同龄人更早去报考名校研究生。如果把选择这种学习模式的追求,聚焦在获得学历文凭上,这就让探索的价值大打折扣。事实上,我国自考文凭的含金量近年来遭遇社会舆论质疑,有的大学在招收研究生时不认可自考文凭,除了社会对自考生存有一定的偏见之外,与自考助学机构功利地追逐学历有关。我国开设自学考试的用意是,鼓励受教育者终身学习,但在现实中,自考已经有所异化。多年前,针对自考乱象,武汉大学原校长刘道玉曾发文呼吁废除自考。暂且不论言论是否得当,但这是值得深思的:以学历为目标的自考没有出路,只有回归到非学历教育、终身教育上来,自考才会有继续存在的价值。

不妨再回到浙江这间“书院”上来,其探索有无价值,就要看举办者的选择和追求了。如果“书院”是以走获取学历捷径的模式来办学,这可能会在一段时间,吸引一批追逐学历者,但这对教育创新没有多大价值,这还是对学历的功利追逐,与全日制教育教学模式相比,可能更加功利。如果如此,这是打着“书院”创新为名,实则是学历培训的教育机构,只是将着眼点放在了不为人所关注的自考上面。

因此,笔者更希望“书院”的举办者,不盯着文凭来办学。盯着文凭来办“书院”,很难让人相信,其教学不会采取针对自考科目的应试教育。既然是探索,就应在体制外,摆脱功利的因素,对高中教育和本科教育的融合进行真正有价值的探索。正如这名举办者所称,目前的高中教育和大学本科教育是脱节的,而导致脱节的原因,是功利的升学追求,忽视了教育的本质和内涵,学校、老师和学生都把升学作为教育的唯一目标。

责任编辑:(教育热点网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