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热点网 > 考研 > 考研提前联系导师?害怕被硕士生导师压榨?这几种导师不要选

考研提前联系导师?害怕被硕士生导师压榨?这几种导师不要选

发布时间:2020/1/2来源:教育热点网对此文章感兴趣的有:

很多在读的研究生表示,辛辛苦苦一年好不容易考上研究生,每天为导师跑腿、打扫卫生却成了比学术研讨还重要的事。

让个别人的不幸成为自己改变命运道路上的拦路虎。如何避免自己遇见这样的导师呢?菌菌就为大家支支招!往届的学哥学姐都是这样巧妙避免的。

这8种导师要避免

1

老板型导师

时下研究生在网络文化等影响下经常称呼自己的导师为“老板”。但是,导师自己不应以老板自居。

导师的定位应是学术权威、道德楷模和经济资助的争取者。学术面前人人平等,导师和学生应该是互相探讨,互相促进的关系。

2

监工型导师

导师们应做的是帮助学生在学术上快速成长,而不是整天“监工”,这样对于学生的发展和学生创新性成果的创造都会有负面影响。

所以导师不能视学生为劳动力或是下属。在学术上应该和学生互相探讨,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导师应该鼓励学生自主创新,不能要求学生过于循规蹈矩。避免引起学生反感,引发师生关系紧张。

3

漠不关心型导师

导师对学生漠不关心是一种极端情况。中国高校中每个导师平均指导的在读研究生人数在全国里算是很高的。随着导师人均指导研究生的数量增加,很容易导致精力分散,导师对每个研究生不可能都关注到。

对学生关心不够很容易产生负效应,即个别学生或一批学生表现不是很好,影响到导师、学科甚至院校的招生质量。导师要区分不同的学生,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特点,针对不同的特点进行关注。

4

过分关心型导师

导师对学生关心的频次也需要把握。对一个学生,导师一个月关心一次和半个月关心一次,差别可能会很大。但关心的次数过多过频也未必合适。“呵护过紧”对培养能力不利。创新需要空间,学习研究需要时间,所以导师要留给学生必要的时间和空间。

5

过分批评型导师

自信是学生很重要的品质,导师不能总是批评学生,剥夺学生的自信。批判是为了对新领域、新问题进行深入思考。

过度批评也会造成过度批判的学风与文风。屡受挫折的心理会使学生感到迷茫失去目标。偶尔一次严厉的批评是必须的,但是经常的批评是不可取的。

6

处事不公型导师

导师处事不公的问题最应引起社会的充分注意。导师断错一事便会挫伤一个学生的积极性。导师不可把学生分成不同的亲疏远近,这样容易造成学生或不信任导师,或奉承之风盛行。

7

用心不专型导师

导师在其学术生涯的开始阶段往往是比较专注的。随着其学术地位的上升,就容易受到庞杂事务的干扰,从而分散精力。

导师这样不专心对学生的现状和将来做事的态度也会有所影响。导师要时刻把握研究方向,准确区分研究中的主要问题和次要问题。

8

眼大肚小型导师

年轻导师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和其他研究组攀比学生数,喜欢多招学生。这样的结果往往是到最后无力驾驭,适得其反。年轻导师在自己的学术道路上还处在攻坚阶段,过早分散精力会导致成就不高。同时在对学生的指导上也会心有余而力不足。

所以在选择导师前可以向导师带过的学哥学姐们取经,或是在网站、论坛、贴吧里对导师进行简单的了解,进行多角度分析了解后再做选择。

来源:该文章转自腾讯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责任编辑:(教育热点网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