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丽娜,女,1985生,会宁县白草塬初级中学任教,本科学历,2016年以六项条件破格晋升了一级教师。自工作以来一直担任双班语文教学工作,近几年担任初三毕业班的教学工作。
2010年3月踏上了三尺讲台,扎根于乡村教育。从教10年以来,秉持着“以人为本,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我积极改变、探索、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形成了自己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一标双向三案六步”教学模式,简称“1236”模式。我一直努力做乡村教育的践行者,进行全人教育,让乡村的孩子们全面发展,让我感到了职业的幸福感。
2019年在会宁县教育局领导的引领下,我把互加网络课程引入了我县农村学校,担任了会宁县区助教,建立打卡群和会宁县区教师成长交流群,老师们带领村小的孩子学习优质的教育资源,实现了双师课堂教学,弥补了乡村学校课程开设不足的短板,坚持教育的公平,让乡村的孩子们也能够自信、从容、有尊严地成长。关爱留守儿童和残疾儿童,时常家访,给予他们物质和精神的帮助。
我不断努力,不断创新,参加各种培训学习,引入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助力乡村教育的发展。
张云霞,1985年生,会宁县丁家沟镇中心小学任教,一个土生土长在会宁县丁家沟镇南门村毛牛社的农村娃,一个放学后背着竹筐拾牛粪蛋蛋的农村娃,一个放假后边放驴边看书的农村娃;也同时是一个边拾柴边背单词的爱学习的农村娃。从记事起,我的生活确实被贫穷包围,记得上小学时的几十块书费父亲总是东拼西凑,别人开学好几天了,我们还在家里等父亲借的书费,哥哥、姐姐,还有小我两岁的妹妹害怕每次上学时要借的书费,在初三还没毕业都已辍学,走上了打工路,而我苦爱读书,一直坚持着。而后摆在我面前的是会宁县一中的录取通知书和甘肃省靖远师范的录取通知书,最后,我选择了靖远师范,那时候唯一的想法是,家里没有钱,上师范比较省钱,所以我走上了师范路。原以为选择师范只是让我有书念,只是省钱。然而师范的精神重新塑造了我,重新改变了我的认识。在师范,第一次扮演小老师的那份紧张与喜悦不言而喻;第一次听老师讲教育学与心理学课程时的严谨与责任让我敬佩;第一次实习时孩子们那崇拜的双双眼神让我更加坚信自己的目标,是的,离目标更近了,特别是知道了靖远师范教学楼上“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8个大字的真正含义时,又一次震撼了我的心灵,那一刻我对自己的决定骄傲,就是你了——可爱的老师。
来源:该文章转自腾讯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资讯来源于网络,如果侵权,请与本站联系。